牡丹寂静无声,微风拂过,花瓣飘飘落下,洒满他的衣襟。
是夜,天子生病,急召太医署大夫人诊。但太医署的大夫用尽手段,仍不能治愈天子的疾病。天子的身体时好时坏,却始终坚持听政视事,因此更是久病不愈。
诸大夫忧惧不敢明言,天子却心里有数,召来大夫逼问实情。几名大夫战战競兢地硬着头皮道:“圣上近年情志郁结,每到春天便有咳血之症,这是阴阳不调、气血枯竭之疾。”
“这岂不是和当年皇后所患疾病大同小异?”
天子将大夫说的话含在嘴里细细咂摸一番,突然记起前事,问了一声之后,,突然一笑,“一饮一啄,自有前缘,天道好还,原来如此。”
几名大夫当年亦曾为皇后诊脉,闻言惊惧得不知该如何回答。幸而天子也不多问,转而问道:“此疾应该如何治疗?”
“圣上宜少思少虑,安神静养。”
几名大夫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左侧丹阳大夫犹豫了一下,又道:“臣以为圣上的病最好能找一个像当年的游侠钟称那样武功高强且善引气血的人,用劲气为圣上推宫活血,易筋洗髓,否则终归是治标不治本。”
“嗯?如果不能治本,朕是不是命不长久?”
丹阳大夫胆子虽大,却也被天子的话吓得不轻,连道:“臣不敢妄下断言。”
天子微微一笑,道:“卿起来吧,朕不怪你。”
丹阳大夫抹了把汗,惴惴不安地退下了。
天子长叹一声,道:“钟称当年已随皇后远走海外,寻求武道极致,朕到哪里去找像钟称那样的人?”
乔狸笑道:“圣上言重了,天下之大,武功能高到像钟称那样人必然不在少数,只要圣上一令诏下,必有无数人前来应募。”
“这天下必然有武功高过钟称的人,但朕能将性命交给那些人吗?”
天子抬头注视着天边云霞,突然一笑,向虚空里轻声问道:“阿汝,我若想再见你一面,你肯吗?”
第九十三章 海外风
“你确实有两个弟弟,只是你们从小就分开了,阿母也没想到你居然还会记得……”
海天一线,碧波万顷,海岛靠近码头的集市上,海商、船员、陆上的居民往来穿梭,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可以将整个集市景象尽收眼底的高楼上,一个穿嫩黄衫子、弯眉杏眼的小姑娘趴在窗沿上吃着凤梨,一边看着楼外的人流,一边和坐在窗边的母亲叽叽喳喳地说笑,嘈杂得像只小麻雀。
她的母亲认真倾听女儿的话,回答她那些层出不穷的古怪问题,面上的神色温柔安谧,眉目静好。
岁月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却将她眉梢眼底的那股锐势安抚得很温和,仿佛一柄已经归鞘的宝剑,藏匿了锋芒,人们只能见到剑身的精致美好,却不复见剑尖的凌利。
夏日里,南洋的阳光十分毒辣,小姑娘撑不住日晒,缩回了脑袋坐回桌前,看见母亲身后的侍人匆匆走来,一副有事的样子,顿时有些不高兴,嘟了嘟嘴,嗔道:“又有什么事啊?阿母难得不用理政,清闲半日,你们还来找她,烦不烦呀!”
瑞羽瞪了女儿一眼,轻责道:“阿离,不可迁怒于人。”
那侍人略显尴尬,对做鬼脸不高兴的小主人赔了个笑脸,才道:“殿下,有故人自长安来,往公主府投谒求见。”
“谁?”
“来人自称是殿下近侍,名叫青红。”
“不见。”
“诺。”
侍人退去,阿离看了一眼窗外的集市,想了想,突然问道:“阿母,人都说长安繁华,能比我们的琉球大集热闹吗?”
瑞羽一怔,沉吟一下,道:“长安聚众六十万,各国商旅不绝,琉球大集的商人多以其为行程终点。论货物种类繁多,琉球不输于长安,但要论市井繁华,却是长安远较琉球为甚。”
“这样啊!”
阿离若有所思地喟叹一声,突然对楼外的繁华没了兴致,喃道:“要是什么时候我能去长安见识见识就好了!”
瑞羽眉梢徽动,笑道:“你从小随我遍览奇观,难道这四海之大,还比不得长安一地繁华引人?”
阿离眨眨眼,想了想,道:“我当然喜欢四海呀,不过来往商旅都想往长安走,我自然也想去看看长安究竟是什么样子。”
京都风流,无数人魂牵梦萦,留恋不去,阿离心有此念,也属常理。瑞羽叹了口气,想了想才道:“等你长大了,想去就去看看吧。”
阿离大喜,跳了起来,心急地打了个转,问道:“阿母,那我什么时候才算长大,才可以去长安呢?”
“到你及笄就可以了。”
“到我及笄?那可还要等十年呢!阿母,要不然咱们不等十年了,你现在就带我去吧!”
瑞羽摇头,柔声道:“这件事阿母不能答应。”
“为什么呢?长安那么繁华,阿母就不想去看看吗?”
“阿母已经过了爱看市井繁华的年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