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是为了歌颂你的功劳才写的嘛,名至实归,名至实归。”
“你这丫头。”
“唱得好唱得好。”尉迟敬德拍掌,“我虽是个武夫,不懂别的,但这歌听起来很有气势啊!秦王破阵乐!好名字!”
“瞧!”三娘轻轻的笑了。
士兵们接着唱:“主圣开昌历,臣忠献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歌声越唱越响。
越唱越强。
激荡夜空,久久不散。
32、皇帝寿筵(上)
宋金刚惨败逃往突厥的消息传到太原,刘武周顿时大为惊恐,自知再难与唐争锋,果然连夜打开城门,悄悄北撤,亦向突厥逃去。
岂知突厥处罗可汗对他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方知突厥重利轻义,自己眼下穷途末路,再没什么用处,恐突厥难以相容。
之后消息传来,先前投突的宋金刚,因受不了突厥人的傲慢与欺辱,又想带人逃往上谷,结果被突厥兵马追获,竟腰斩而死。
刘武周一听更惊,立时如坐针毡,便与几个亲信秘商要逃归马邑,不料被自己的亲信告了密,突厥人大怒,立即将其捕获,五马裂尸而亡。
秦王世民率大军于四月底抵近太原,守城者献城投降。
至此,兴腾了数年的刘武周势力彻底灰飞烟灭,其所占州郡,也一并收还。
5月28日,李世民回到京师长安。
李渊率领文武百官,亲迎至长安以东二十里外。
世民带着三军将士,跪伏于大道之上,叩见父皇,山呼万岁。
安逝跪于其中,只觉震耳欲聋。
李渊扶起世民,十分激动:“我儿此次东征,大获全胜,不仅荡平了刘、宋,而且将代北一带,全部收入了大唐版图,这对于我朝安危,举足轻重,其功之高,堪比南岳!”
世民笑笑:“父皇谬赞。东征所以取胜,全赖皇上威德昭于天下,三军将士临阵用命,儿臣不过代父皇领兵罢了,何敢言功?”
一席话说得李渊哈哈大笑。
“过几日就是朕的生辰,正好与各位功臣的庆功宴一起办了,热闹热闹!”
三生石上旧精魂。
下天竺是隋朝的一座古刹,不远处立了三块石头,就是传说中代表“前生、今生、来生”的三生石。
三块峥嵘嶙峋的巨石,斜斜地矗立在深沉的绿色里,各自独立,又互相粘连。
四周如隔世般荒凉、安静。草长得很长很深,几棵很老的麻栗树歪歪的站着,有的被雷电击中过,只剩下黑色的枝干直指苍穹。一只蜘蛛在两片新绿间搭了个网,正编织着无语的时光。
浅黄衫子的少女仰头望着那三块石头。
“今生”最苦。
被“前生”牵着鼻子走,还要挽着“来生”。
人,真的有前世来生吗?
她呆呆看着,似是痴了。
一人从石桥处缓缓行来。
当他踏上青石桥的刹那,如同清冽甘甜的山泉自在的流淌于山林密涧般,一切的繁华都被他抛在了脑后。
他很瘦。随意挽着的发髻溜了几缕出来,在柔韧的风里斜斜地指着一个方向,衣袂也斜斜地指着同一个方向。于是,他和他身边同样清瘦、同样指着一个方向的柳条一样,看上去非常的飘逸,而且淡然。
她看着他走下桥来,远远往这边瞧了一眼,没注意她,却是扫过一遍巨石,然后收回目光,慢慢的往平缓的绿色山坡上走。
“杜公子!”终于忍不住,还是叫了出来。
他一顿,转过身来,见到了她。
悠然谦和的笑:“阴姑娘。”
云很淡,风很轻。
就是这样一个笑容啊,让她在最惨淡的那段日子里有了温暖的力量。
“杜公子……来这里上香?”
如晦摇头:“住持大师邀我过来品茗。如此雅兴,却之不恭。”
“已经品完了吗?”
“是啊。所以随便走走。”
胸中突然冒出了一股欣喜之情:“真好。”
“嗯?”他没听清。
她笑一笑:“杜公子,您说人的三生之间确有因缘吗?如果是这样,是不是我的前世造了太多罪孽?”
“这我可不知道哇。”如晦低下头来,“不过,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不是吗?”
七日之后,李渊在太极殿摆筵,大宴群臣。
刚排座完毕,大厅中就缓缓走进来十二名女伎,分成了三排跽坐奏乐。安逝努力认了认,识得的有竖箜篌、五弦琵琶、筝、笙,其余一些不认识。
接下来又是十二名女伎,分三排站立奏乐。所持乐器有排箫、尺八、铜钹、横笛、筚篥琴、答腊鼓……汗,还是有许多不认识――
音乐渐渐响了起来,一名舞者位于中央,体态丰腴,头饰考究,着低胸轻透舞衣,肩披彩绸;身边又围了十多名舞伎,每人戴着金色铜冠,衣襟上绣着一个大团花,再在这件绣衣的外面笼上一件与绣衣颜色相同的短短的缦衫,单色一片朝红。
“这是什么舞?”遇到不懂的,首先就想起来问如晦。
如晦支着下颚:“《圣寿乐》。”
真符合宴会的气氛。她点头。
随着乐曲逐渐转为欢快热烈,舞伎们相聚到场中,只见朝红色彩突然一变,像是换了件衣裳似的,全部成了镶金的五彩,文绣炳焕,甚至有人止不住叫了声“好”出来。
原来舞伎们从领上抽去了笼衫,各入怀中,露出了里面绣衣的华彩本色。
安逝笑:“这是谁设计的?把服装与舞蹈进程结合起来,构思很出色呢!”
“应该是教坊里的人吧。”
乐声接近高潮,所有人仿佛都感染上了欢乐的气氛,面晕酡红。
一曲舞毕,众人纷纷站起身来,共祝皇上万寿无疆。
李渊笑呵呵的示意平身。
上了一轮点心,空气中还有些闹哄哄的,一阵鼓声传来。
清脆的,却又激昂。
霎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对着那由远而近的鼓声,殿中站着的鼓手同时轻轻的有节奏的敲起了鼓,一唱一和,“咚、咚、咚”,一名少女双手持杖,腰间悬着个极为漂亮精致的细腰鼓边跳边旋了进来。
“花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