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怎么了?”我紧张地看着她,急急地问。
“你去看看她吧。”她并不答我,只是这样说。
我点点头。顷刻又有些犹豫。如同我不知该如何面对孙权或陆逊一般,我更不知如何面对她。
“怎么了?”感觉到我的异样,孙尚香不禁问道。
我迟疑了会,终于还是说:“不知道怎么面对她。”
“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她含笑看我。
我点点头。
“艳福不浅啊!”她竟笑起来。而我,只是十分无语地看着她。
“早就感觉到了,”她又说,“没关系。她宁愿失去他也不愿失去你的。”
“知道了。我会去看她。”我郑重地又一次点头。
她也点点头。拉着马走向河边的那条小船。
“就这样走了?”我问道。
“总是要走的。”她停了停,又看着我的眼睛,认真地说,“嫂嫂,我会记得你的。”
她就这样牵着马一步一步走上了船。
“可是到底要去哪里呢?”我忍不住又问。
“先去泰山看看吧,一直想去看的。”她看着北面的天空,轻轻说,“然后,也许去蜀勾搭子龙,把阿斗抢过来,也许索性学兴霸做一回劫江贼,也许什么都不做,只是游山玩水。放心,我从家里偷了足够的钱……”
这样说着,她又一次笑起来。笑得坦坦荡荡,无遮无掩。我看着她笑,那一刻突然发现自己有些嫉妒。
也许比起我来,她才配做我出生时那个时代的女人。
“那我如何和家里人说呢?”看她去解船的绳索,我又问。
她想了想,然弯下腰脱了鞋,将两只鞋扔在岸边。
“你只说我投江了。”她做了个鬼脸。
然后她解开绳索,船缓缓地离了岸。
我站在那里看她离开。突然又想到一件事。我叫住她。
她站在船上疑惑地看着我。
我走到雪落身边,解过它脖子上的金铃,扔向孙尚香。她一伸手,干净利落地接住了。
“留着吧。”我对她说。
她低头看了看那金铃,然后将它系在腰间。
“倘若将来你听说一个腰系金铃的红衣女侠,那便是我。”她大声对我说道。
风将她的声音带走了,她的身影渐渐湮没在夜色中,直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还隐约听见远远传来的金铃的轻响。
我久久地笑着。我是真心为她祝福。
卷五 咫尺 四 怀念而延续
然后我去了吴。
事实上,上一次离开吴,已是六年前的事了。
六年来,掌握重权的将领,大都将妻小迁至建业,只是茹却一直留在吴。之前也听旁人提起过,据说这是茹自己坚持的结果。这些年来,我的心里装了太多其他事,竟从未去想一想这是因为什么,也没想过要去看看茹。一路接近陆家的庄园,我开始责备自己的自私。
还未推开他家的门,已听见有朗朗的读书声从里面传出。那一刹我有些疑惑,因为那读书声,是由好几个人的声音汇集在一起。
推开门后,我愈发惊讶了。书案旁由大到小坐了四个孩子在那里读书。茹安坐一边看着面前的四个孩子,脸上表情安详而满足。
看我进去,她竟未表现出多大的惊讶,只是走过来握住我的手,说:“我在想,你也该来看我了。”
她语气平淡,但手的力道却顺着我的手传入我的心。我能感觉到她心里的欢喜。
我与她相扶坐下,叙着别情。四个孩子的读书声渐渐小了,都转过头来好奇地看着我。
最小的那个,我一眼就认出来,是陆逊的儿子陆延。但较大的那两男一女,看起来那样面熟,却又完全不知道是谁。
“他们是……”我终于忍不住问道。
茹淡淡一笑,却对他们说:“过来给影夫人请安,然后出去院子里玩吧。”
他们依次走过来请安。然后又很有礼貌地依次退出去。
毕竟都年轻,不久院子里就传来他们的欢笑声。从开着的门望出去,他们每一个都身姿英挺,在夕阳下美若谪仙。
“那三个孩子是谁?”我好奇问茹。
“你不认得了,”她微笑着说,“他们,是他的儿女。”
“他的?他是谁?”我仍是茫然地问。
她看了看我,笑容淡去,眼中泛起淡淡的疼痛。
她说:“公瑾。”
我讶然着她,然后迭声问道:“公瑾的儿女?公瑾的儿女,怎会在你这里?”
她低下头去,轻声说:“他们父母双亡,也是可怜。二哥虽然时有赏赐,但总有遗漏的时候。这些年来,我多少看待着他们。”
我明白过来,看着她,心中五味俱全,说:“是因为他们的原因,你才一直不去建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