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总官——五卫都总府长官,正二品,掌管五卫军务。
中枢府——原名中枢院,掌管王命出纳与军务,之后王命出纳事务转移议政府与六曹,军务又为兵曹和三军镇府所等单位所夺,变成一个闲职单位,后来世祖年间改名为中枢府。
义禁府-是一种特别法庭。对于叛国篡位等要动摇国本的犯人,加以施行烤问就是义禁府的主要工作。隶属于兵曹,为从一品衙门都护府——地方制度名称,太宗十三年改革地方制度,其中都护府有七十四府。
司宪府-论时政纠察百官的单位,即使是王室宗亲权臣都敢纠举,也可对国王诤谏。
持平——司宪府所属官职,正五品。掌令——司宪府所属官职,正四品。
正言——司谏院所属官职,专门进谏谏言,为正六品官职。
费边司-朝鲜时代掌管军事务单位之一。一开始朝鲜建国之初,对于军务由哪一单位负责并没有一定的权限,后来成宗年间北方边境纷扰,为配合即兴的军事行动而设置之,之后反倒成为边界管制匠士的单位,特别是在壬辰倭乱后,直到高宗大院君摄政,分散的军务军权才由议政府收回。
备边司——中宗时,因为有倭寇与女真的侵扰,所以成立此单位,但了明宗年间才成为永久的机关,之后也掌管一般政务,甚至取代议政府的功能,议政府与备边司并称堂庙,到了高宗大院君摄政,才将政务大权移转回议政府。
典涓司——隶属工曹底下单位,从四品,掌宫廷内整修建筑等事。
兼司仆——武官名,原本隶属于世子翊卫司,后作为保卫国王安全的武官。
宣惠厅——似乎是掌管米仓的单位,在宣祖时期改名为此名。
承政院——负责朝中秘书业务的地方,对于王命的直接下达以及朝中大臣表达国政意见的场所,1894年(高宗31年)甲午改革改名为承宣院,1895年(高宗32年)又改名为秘书监,秘书院。长官为六承旨。
奎章阁——朝鲜时期负责御制文书图画,管理王室族谱还有内阁书籍的机关。
经筵——似乎是饱读诗书经典的官职,正一品,是作为辅佐国王辅政,为国王讲授新知识与典故的官员。
集贤殿——高丽和朝鲜初期在御前设置的学问研究机关。朝鲜时代,1392年(太祖元年)7月制定的,沿袭高丽时期的宝文阁,成立(修文殿-集贤殿,世宗朝成为常设机构。
世孙讲书院——朝鲜时期世子的长子(世孙)的教育场所,以讲学院称之。世宗30年(1448年)设置,1894年(高宗31年)废止。
庶尹——地方官名,从四品。
内禁卫————保卫国王御驾的将士。
捕盗厅————朝鲜时期负责维持治安,捕捉盗贼犯罪者。
节度使——朝鲜时代地方防卫体制,世祖以前对于地方上“道”派遣节度使驻所边界如海岸或是军事要冲“镇”防备。
监营——地方制度“道”的监司驻守的地方称监营。
道就像我国的省一样,是一级地方单位首长为观察使(监司)。平安与咸境都是道名。朝鲜全国分为京畿,忠清,江原,黄海,全罗,庆尚,平安,咸境八道。
以下则有府,牧,郡,县(四地方同为地方二级单位)。
府还分大都护府与都护府,大都护府长官为府尹。都护府长官为府使。
牧长官为牧使。
郡长官为郡守。
县长官为县令(监)。
第一百五十八章 崇礼门孝行
雷霆乍惊,宫车过往,城门洞开,穿过崇礼门即进入都城,我掀开车帘,望着汉阳巍巍南大门,匾额崇礼门的题字既庄重又淡雅,既有力又优美,题字乃太宗之长子让宁大君李祹手书。
“郑尚宫,”我连忙转回身:“回娘娘话,因看到崇礼门,不禁想起让宁大君的往事。”敬妃亦探出身子,直盯着城门:“身为太宗与元敬妃王后的嫡长子,曾被册封为世子,最终被废黜,失去了世子之位。”
“朝鲜自开国以来,历朝历代,围绕着权势,宫廷斗争从来就不曾停止过,”敬妃黯然的目光里,一片苍凉:“东宫与嫔宫,夫妻两个走到今天这个份上,真令人放心不下啊!”
“娘娘,请娘娘不要太过于忧虑了。”吴尚宫打叠起言语开解道:“今天的事情,主上与娘娘已尽力保全嫔宫了!”
“早知道,东宫这么偏执,”敬妃的声音已有了悔意,未免唉声叹气:“那件事情,不如从长计议,这孩子,打小就这么认死理。”
见我低着头,充耳不闻,敬妃一反平常:“郑尚宫,王室的这些家务事,如今,我也不避忌你,”“是,一切但凭娘娘吩咐,”我微微颌首,目光无比谦逊。
“不过你这么乖巧与安分,至少不会给王室添乱的。”敬妃明着是说东宫的不是,却是话中有话,她显然已觉得嫔宫过于聪明;
加之之前严宗对嫔宫的评价,嫔宫已渐渐在她心目中,失去之前的温婉娴良,显得一幅心机过重的样子。她的心,到底是倾向于自己儿子的。
即使明知在这件事情上,东宫有太多的过失。看来天底下的婆媳,是永远不可能有母女一样的情份。借这话语,又再次向我重声,她对于媳妇儿的要求。
“对了,适才接驾的队伍里,怎么不见永安?”她的言语里满是关切,“大君他早已提前回到汉阳,”我忍不住又掀开车帘,“娘娘,您看,”进城的官道上,侍卫林立,永安大君立于白马之上,从容指挥着秩序。